欢迎,用户 临时用户1747379473679

实验数据及结果提交实验空间成功

实验数据及结果提交实验空间失败

实验报告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验时长 实验成绩 完成状态

温馨提示

不支持当前浏览器/模式,推荐使用Chrome、Firefox、360(极速模式)浏览器。

浏览量:45723

页岩气物理吸附解吸虚拟仿真实验

本次实验用时:0时0分

实验要求

1.实验背景

随着社会对清洁能源需求不断扩大,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,人们对页岩气的认识迅速提高。特别是水平井与压裂技术水平不断进步,人类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正在形成热潮。页岩含气量是计算页岩气资源潜力、储量预测的重要参数,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。页岩含气量是指每吨页岩中所含天然气在标准状态(0℃,101.325kPa)下的体积,包括游离气、吸附气和溶解气。要确定页岩含气量,就需要进行页岩气解吸实验。

岩心解吸方式包括快速解吸和慢速解吸2种方法。快速解吸的时间短,一般在8~24h之间,总解吸气量包括损失气、解吸气和残留气3部分;慢速解吸的时间长达45d以上,总解吸气量包括损失气量和解吸气量2部分。由于岩心在取样过程中,不可避免会产生气量损失,因此,即使在钻井现场进行解吸,也往往不能获得准确的页岩气含气量。在理想情况下,物理吸附和解吸是可逆的,实际情况二者有所差别。为了简化问题,一般先对页岩进行吸附实验,然后在进行解吸实验。

常用的吸附仪器比较昂贵,并且实验时间很长,很难在大学物理实验中作为一个实验项目开展工作。为此,开发了页岩气物理吸附解吸虚拟仿真实验。

本实验项目依托“大学物理实验”课程,以实际页岩气开发工程需求为背景,构建页岩样品选样、制备、测试和分析等全实验流程虚拟情境,实现三维交互仿真

2.实验目的

1、了解物理吸附解吸的基本实验流程、原理、操作方法,能够利用测试数据分析吸附特征;

2、掌握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、BET多层吸附理论的物理模型;

3、掌握蒙脱石、高岭石和伊利石等实际多孔介质的构建方法,学会建立物理吸附模型;

4、掌握分子力场及势能函数的特征,了解如何用不同的势函数去逼近真实的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;能够获取等温吸附线;

6、拓展研究新型多孔介质吸附模型,探索新的吸附理论。

3.实验原理

页岩气(主要成分是甲烷)是一种赋存在致密页岩储层中的天然气,一部分处于游离状态,服从一般气体状态方程,可自由运移;还有一部分吸附在页岩孔隙表面,这种吸附为物理吸附,并且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,也会出现多分子层吸附的情况。

对单分子层吸附,一般用Langmuir吸附模型来描述,具体形式为:

式中,V为吸附量,m3/t; VL为Langmuir体积,m3/t; pL为Langmuir压力,MPa;??为吸附平衡压力,MPa。

对多单分子层吸附,可用BET吸附模型来描述,具体形式为:

式中,V为吸附量,m3/t; ????为BET 方程单层最大吸附量,m3/t;c是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;??0为饱和蒸汽压,MPa;??为平衡压力,MPa。

常用的吸附量测试方法主要有容量法、重量法、动态法、色谱法、量热法等,本实验采用容量法测试页岩样品的吸附等温线。它是在设定的温度下,首先测定被吸附气体的压力和体积,根据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气体的量,然后使吸附气体与吸附剂充分接触,待其达到吸附平衡后,再次测定被该气体的压力和体积,并利用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吸附剰余气体的量,前后两次测定的气体的量之差值即为该气体的吸附量。

设在某温度T0下,气体平衡时,压强和体积分别为p0、V0,则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,气体的摩尔数为

式中,R为理想气体常数。

当气体与吸附剂充分接触,气体体积膨胀或压缩,平衡时的压强和体积分别变为p1、V1 ,气体的摩尔数变为

由此获得压强为p1时的吸附量为

实验中改变p1的值,分别取为 ,这样就可以得到n个压强下的吸附量,从而画出等温吸附曲线。

上述实验原理是在假设气体为单一组分,并且是理想气体的情况下获得的,实际气体不是理想气体,所满足的方程形式为 ,和理想气体方程相比较,多了一个气体压缩因子Z,它是压强和温度的函数,可以有专门的程序计算得到。本实验中,将压缩因子Z的计算编入程序,直接放入到吸附量的计算中,不再单独涉及。由于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,因此,本实验仅以甲烷进行吸附实验,对混合气体的情况,实验原理是类似的。

由于甲烷是可燃性较强的气体,为了安全,实验室中将排出的甲烷进行收集处理。

实验报告内容 报告附件上传,格式要求:pdf

  • 实验要求

  • 实验台

  • 实验报告

  • 返回顶部